【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盧興益)近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東寶鎮長梁村連綿起伏的山坡中,一片片紫紅色的李兒,密密麻麻地生長在李樹上,五六個頭戴遮陽帽的農婦忙著低頭鋤草、施肥。村里可供全鎮13個村儲藏保鮮1000噸鮮果的冷凍倉儲庫也正在加緊建設。
“這是我們發展的特色水果‘女皇李’,今年初掛果,便喜迎豐收。”長梁村村主任胡成軍望著漫山的碩果,不禁咧嘴笑道,“以前這里是一片荒山,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荒山變成了果園。”
長久以來,地處偏遠、發展落后、貧困程度深等現狀制約著東寶鎮的發展。2016 年,該鎮通過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6個、貧困戶890戶2379人。長梁村所屬的東寶鎮黨委政府在2016年換屆選舉后,統籌使用各村整合資金,成立康恩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捆綁發展全鎮集體經濟。
“各村通過整合產業扶持基金、黨建脫貧資金、村辦公經費、基層組織運行經費,按照每股10000元入股到東寶鎮康恩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長梁村2018年入股52萬元,第二年又追加入股9萬元。”分管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的東寶鎮人大主席羅清儒說。當年年底,長梁村按照入股比例得到合作社發放的4.8萬元分紅,這也是該村獲得的首筆集體經濟收入。
“首筆集體經濟收入當年全部通過分紅的方式以貧困戶60元、非貧困戶40元的標準派發給村民。”胡成軍告訴記者,自此開始,長梁村每年年底都會進行分紅。
“2017年,東寶鎮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編制了《東寶鎮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3+N’產業發展戰略。水源、氣候、土壤、地理適合發展果園的長梁村將建設地方特色高端水果組團。”東寶鎮黨委書記王清平說。
根據相關技術檢測,該村最適合栽種的水果為李子。經合作社協商,該村的1000多畝土地被流轉建立李子基地,但有600余畝低效林開挖整理難度大投入較高,農戶和業主均不愿意投入成本。村支部書記胡成軍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一難題,該村創新思路由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出資與農戶簽訂流轉合同并進行開挖整理,再根據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與業主簽訂的流轉合同,形成差額利潤。期間的3萬元利潤成為該村第二筆集體經濟收入。
為借“女皇故里”知名度,2018年四川福果農業公司“女皇李”扶貧產品商標注冊成功,2019年8月完成向海關報備出口基地。今年六月底七月初,村里的1400畝“女皇李”將迎來試掛果期,預計產量將達到20萬公斤。
“基地產出的李子分為五月脆和蜂糖李兩個品種。按照公司跟鎮上簽訂的協議,成熟收購時,按到基地20元和10元的價格,全部包銷。”胡成軍說。
因疫情影響,福果農業公司將原本外銷到俄羅斯的訂單做了調整,屆時20萬公斤“女皇李”將銷往深圳,每公斤最高可賣到四五十元。早在2018年,長梁村就將國家關于發展特色產業的專項資金60萬余元以股金的方式入股到福果農業公司,今年銷售后,村上有望分到由李子帶來的分紅。
“這會成為村集體收入的一部分。”胡成軍說,“來年還會舉辦李子節,利用毗鄰成綿廣高速的地理優勢,以及村里的楊家河水庫、清朝咸豐年間留下來的王萬年大莊園,謀劃發展鄉村旅游。”
劍閣縣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與改革指導股張友權說,“集體經濟的捆綁發展,不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應,還大量吸納并轉化農村勞動力,讓農戶在家門口也能有勞務收入。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產業模式在長梁村生根開花,正成為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通過產業發展,2018年以來,長梁村累計用工2000余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0萬余元。
目前,長梁村“女皇李”“劍柑”等特色水果產業種植面積達8300畝,并被海關審批備案為四川省最大的李子出口基地。特色水果不僅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還與新加坡、俄羅斯簽訂了長期大額出口合同。長梁村集體經濟在全鎮的聯合統一經營下,實現一年12萬元的收入,連續兩年股份分紅。截止目前,東寶鎮貧困戶全面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2%。
免責聲明: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對頁面視頻、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