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除了風味不同,這些食用油還有哪些區別?
據了解,烹調油99%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脂肪酸上。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后者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從營養學上講,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對更健康。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多不飽和脂肪酸也能調節膽固醇水平,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研究表明,只有各類脂肪酸達到平衡,才能起到促進健康的作用。從整個膳食結構上來說,建議成年人膳食攝入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維持在1∶1∶1,既包括烹調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
常聽說“油脂要換著吃”,主要考慮的是脂肪酸的平衡。如果脂肪酸構成類似,換和不換的區別并不大,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類似;茶籽油和橄欖油類似等。不同油脂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此外,因為各類脂肪酸的構成不同,導致不同油的耐熱性不同,適合的烹調方法也就不同。
(鄭飛飛)
免責聲明: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對頁面視頻、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