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樹紅,也稱為紅木色素,是從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紅木(又稱胭脂樹)種子中提取的物質,可以作為食用色素將食物染成黃色到橘色的不同顏色,并添加特有的風味。在歐洲和北美,這種提取物已經被使用了一個多世紀,如今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天然著色劑。
近期,歐盟宣布將對《胭脂樹食用色素使用條例》進行投票,該條例對胭脂樹紅的幾個食品類別進行微調,并實施新的標簽。如果獲得批準,這一規定可能會對歐洲餐飲制造商以及出口歐洲的制造商產生影響。丹麥生物科學公司科漢森表示,新規定可能為這種色素的應用打開新的大門。
胭脂樹紅的顏色主要來自于各種類胡蘿卜素,主要是胭脂樹素和降胭脂樹素,存在于胭脂樹種子中的紅色蠟狀涂層中。胭脂樹色素是合成食用色素的天然替代選擇,也是歐洲常用的奶酪和黃油食用色素,還常常用于咸味食品,例如肉腸衣和薯條調味料。科漢森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難在于,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在如何看待食品配料方面不一致。顏色的差異主要來自食品應用類別中允許使用的最大數量、標簽要求,或者是否將它們視為添加劑或成分。因此,對于出口部分產品的制造商來說,分銷變得復雜。
免責聲明: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對頁面視頻、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